孤独症的“图像思维”
天宝·格兰丁,1947年出生,动物学博士。她是一位知名的畜牧业设备设计专家,也是世界知名的高功能孤独症人士。天宝于两岁时被诊断出孤独症,直到四岁才开始说话。和很多孤独症儿童一样,天宝幼儿时期不会说话,没有眼神交流,情绪容易失控,有刻板重复行为。不过母亲没有放弃过她,从不认同没有办法可以帮到她,并且坚定地认为如果继续让天宝这样下去不管不问才是最糟糕的做法。母亲依靠自己的力量到处寻找好的老师来教天宝,那些老师和现在有经验的孤独症老师一样好。还鼓励天宝发展艺术兴趣,陪她一起画画。到了上高中的年纪,母亲没有把她送往“特殊学校”,而是忍痛为她选择了一所寄宿高中,目的就是为了让她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机会。暑假,母亲不让她长期待在“安全区”的家中,而是送去姨妈的农场,天宝却发现农场里的工人让牛冷静下来的方法是将牛夹在四周封闭的木板中间,这使牛产生了安全感。
大学毕业后,天宝进入了牛场实习,设计牲畜管理设备。天宝称,自己是一个视觉思考者(visual thinker),通过图像来思考。“奶牛不喜欢飘扬的旗子”,激烈的抖动和强烈的颜色对比会激怒它们。她从奶牛的角度出发,像奶牛一样思考,寻找一切会激怒奶牛的事物。她可以在任一张图片上停下,并将它变为一段影像。“在设计牛畜管理设备时,这一切都变成了巨大的财富。我能在心里画草图”。天宝在自己执着的努力下,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牛畜管理设备。
天宝·格兰汀撰写了《用图像思考——与孤独症共生》,提出“图像思维”理论,孤独症儿童在思维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又一幅的图像,而不是语言或文字。例如, “权力和荣誉”是一座有高压电的城堡和五彩缤纷的彩虹。如果有人说“猫”这个词,脑海里出现的是某个熟悉的特定猫的形象,并不是猫的一般概念。天宝的幽默感也建立在视觉图像上,“当我说那些有关养鸡的事情,我脑子里必须出现鸡的图像。有一次我看到我们系里的会议室挂着历年来系主任的照片,用那种沉重厚实的木头框着。我看了看,说:“被框着的老头儿们。”在另一个教师会议上,当我面对那些真人,脑子里突然就想起“被框着的老头儿们”,忍不住想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