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概念的演变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追求健康需要人们不懈的努力,而了解、认识健康的内涵是实现健康的重要前提。

三维健康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提出三维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定义促进了健康向三维方向发展,将健康限定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而非仅仅是疾病的缺乏。

四维健康概念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这是对健康较为全面、科学、完整、系统的定义。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道德品质修改为道德完善。这说明,健康不仅涉及人的体能方面,也涉及人的精神方面。

七维健康概念

健康的七维理念是由哈恩(1998)提出的。包括以下内容

健康的生理维度。人的生理功能和结构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基础。就生理方面而言,其具体内容包括:体重、感觉能力、强壮程度、生理协调程度、耐久水平,对疾病的敏感性、恢复正常的速度等。

健康的情绪维度。良好的情绪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情绪不仅影响人们的生理健康,同时也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具体而言,情绪维度的基本内容有:情绪的强度、情绪的速度、情绪的平衡程度、人对情绪的调节程度。

健康的社会维度。健康的社会维度是指人们的人际能力和人际敏感性。它一方面是指自己洞察他人的人际信息的能力,如他人的表情、细微的行为变化等。另一方面,是自己在人际环境中表现出恰当的人际行为的能力。社会维度的主要内容有:人际敏感、人际表现、合作、助人、同情、理解等。

健康的智力维度。正常的智力是健康的标准,也是保持健康的条件。健康智力的内容主要包括:获取和操作信息的能力、辨别事件价值的能力、做出决定的能力,特别是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信念或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健康的精神维度。哈恩认为精神维度是指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实践、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与有生命物体的关系、关于人的行为的本质等。

健康的职业维度。职业是人的需要,职业不仅给人带来财富,也给人带来价值观和社会地位,带来人格尊严。严格地说,没有职业的人不能算是健康的。健康的职业维度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职业的稳定性、职业的压力、职业的紧张程度、职业的收入、职业中的人际关系、职业环境等。

健康的环境维度。健康环境维度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身的质量问题,如空气、水、气温。日本大地震后的核泄露事件给人们正常生活诸多不便就是很好的例证。二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