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

(一)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并释放激素

  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分泌的GnRH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输送到腺垂体,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但GnRH的分泌受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性激素的反馈调节,呈脉冲式释放。

(二)垂体

  垂体在下丘脑分泌的GnRH的作用下,分泌促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两者直接控制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促进卵泡的发育,刺激成熟卵泡排卵,促进排卵后的卵泡变成黄体,并产生雌、孕激素。

(三)卵巢激素的反馈作用

  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反馈作用。小剂量雌激素对下丘脑产生负反馈,抑制GnRH的分泌,减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在卵泡期,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负反馈作用加强,垂体释放FSH受到抑制,循环中FSH水平下降。而大剂量雌激素既可产生正反馈作用,又可产生负反馈作用。排卵前卵泡发育成熟,大量分泌雌激素,刺激下丘脑GnRH和垂体LH、FSH大量释放,形成排卵前的LH、FSH峰。排卵后,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升高,两者联合作用,FSH和LH分泌又受到抑制。

(四)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见图)

卵巢及子宫内膜月经周期性变化和激素水平关系示意图

1.卵泡期

  在前次月经周期的卵巢黄体萎缩后,雌、孕激素的水平降至最低,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抑制解除,下丘脑又开始分泌GnRH,使垂体FSH分泌增加,促使卵泡发育,在FSH和少量LH的协同作用下,卵泡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随着雌激素逐渐增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增强,抑制下丘脑GnRH的分泌。垂体分泌FSH减少。随着卵泡逐渐发育成熟,雌激素出现高峰,对下丘脑产生正反馈作用,促使垂体释放大量LH,LH出现高峰,FSH同时亦形成一个较低的峰,大量的LH与一定量的FSH协同作用,使成熟卵泡排卵。

2.黄体期

  排卵后,循环中LH和FSH均急速下降,在少量LH及FSH的作用下,黄体形成并逐渐发育成熟。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黄体也分泌雌激素并形成排卵后的雌激素高峰,即来自成熟黄体的分泌。由于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共同的负反馈作用,垂体分泌的LH及FSH相应减少,黄体开始萎缩,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也减少。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支持,发生坏死、脱落,从而月经来潮。孕激素、雌激素的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抑制,FSH、LH分泌增加,卵泡开始发育,下一个月经周期又重新开始,如此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