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性坏疽的发病机制

【病因】
气性坏疽为厌氧菌感染,病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梭状芽胞杆菌,常为多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杆菌、腐败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尽管伤后污染此菌的机会很多,但发生感染者却很少,因其仅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人体是否发生气性坏疽不仅取决于有无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还取决于人体的抵抗力和伤口是否具备无氧条件。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同时存在开放性骨折伴血管损伤、挤压或碾轧伴深部肌肉损伤、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石膏包扎过紧或肛门和会阴部的严重创伤等,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病理生理】
梭状芽胞杆菌的致病因素主要为多种外毒素和酶,可引起溶血并损害心、肝、肾等器官。部分酶能引起糖类和组织蛋白分解,糖类分解可产生大量气体,气体积聚于组织间引起组织膨胀;组织蛋白分解可产生恶性水肿和硫化氢气体,引起组织严重水肿、气肿和广泛性坏死,伤口恶臭;坏死组织产物和毒素吸收后,可引起全身严重中毒反应,甚至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