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伤风的治疗原则

1.清除毒素来源
凡有感染伤口存在者,均应在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控制痉挛、良好麻醉的基础上,彻底进行清创,完全去除坏死组织及异物,敞开伤口,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有的伤口貌似愈合,但可能会有痂下窦道或死腔,应引起注意,仔细检查。完全愈合的伤口可不再处理。
2.中和游离毒素
①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可中和游离的毒素,但对和神经组织已经结合的毒素则难以起效,故应早期应用。一般情况下可将1万~6万单位TAT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中经静脉缓慢滴入,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加大剂量,但一般来说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用药前应做皮内过敏试验。②应用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剂量为3 000~6 000U肌内注射。注射部位可选在伤口周围或受伤肢体的近心端,一般仅需注射一次。病程较长者2~3周后可重复肌内注射一次。
3.控制和解除痉挛
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如能满意地控制和解除痉挛,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窒息或肺部感染的发生,明显减少病死率。
(1)病情较轻者,可使用镇静和安眠药物,如安定、鲁米那等,以减少患者对外来刺激诱发痉挛的敏感性,但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或加重患者昏迷。
(2)病情较重者,可加用人工冬眠药物。常用冬眠I号合剂(由氯丙嗪、异丙嗪各50mg,哌替啶100mg及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混合配成)经静脉缓慢持续滴注,多可控制痉挛发作,但低血容量时忌用。痉挛频繁发作难以控制时,可用2.5%硫喷妥钠0.25~0.5g缓慢静脉注射,但需警惕发生喉头痉挛和呼吸抑制,必要时可气管切开以确保安全。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抑制影响呼吸,应少量或慎用镇静药物,或同时酌情使用呼吸中枢兴奋药物洛贝林。
4.防治并发症
(1)支持疗法:由于患者不断痉挛发作及出汗等,故每日有较多能量消耗及水分丢失,应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能量物质,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及能量需求。食物应易消化,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必要时可行中心静脉置管肠外营养。
(2)控制及预防感染: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大剂量静脉滴注可有效抑制破伤风杆菌,并有助于其他感染的预防,也可口服或静脉滴注甲硝唑类抗厌氧菌药物,持续用药7~10天,如伤口存在混合感染,则应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3)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良好通气,减少发生肺炎和窒息的可能。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行气管切开术,以便改善通气,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人工辅助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