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发病机制

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发病机制

1.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有:①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拟杆菌等。②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③肠源性细菌:常见的是肠球菌和各种厌氧菌。正常情况下肠黏膜有严密的防御功能,可阻止细菌侵入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等危重情况下,肠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肠内细菌即可通过移位侵入人体形成全身性感染。④真菌: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此外尚有曲霉菌、毛霉菌等,均属于条件致病菌。长时期持续使用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均可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

2.病理生理

在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致病菌可侵入血流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细菌内、外毒素及代谢产物可直接对全身组织器官产生损害,如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可使微血管收缩舒张异常,诱发休克,亦可直接损害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使其发生组织变性、点灶状坏死等,对脏器功能产生影响。此外,细菌产物及毒素还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其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多种炎性介质。适量炎性介质有助于机体杀灭致病菌和使感染局限化,过量释放则造成组织损伤。此时由于感染严重,机体免疫系统刺激过强,故可释放过量炎性介质损害组织器官,导致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正是由于以上细菌毒素及炎性反应过激的双重损害作用,致使全身性感染患者极易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