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的发病机制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的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胆囊结石  结石形成基本因素是胆汁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析出结晶,沉淀为胆固醇结石。此外,还可能与胆汁中存在促成核因子、大量黏液糖蛋白、胆囊收缩功能减低及胆囊内胆汁淤滞等有关。

2.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主要有:①胆囊管梗阻,80%由胆囊结石引起,其他如蛔虫或胆囊管扭曲等。②致病菌入侵,可经胆管逆行或血循环入侵。③创伤、化学性刺激,如手术、创伤、胰液返流入胆囊等。慢性胆囊炎大多继发于急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

(二)病理

根据胆囊结石有无嵌顿、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可有不同的病理变化。

1.急性胆囊炎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病变起始于胆囊管梗阻,继之胆囊内压升高,胆囊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加。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炎症继续发展,累及胆囊壁,使囊壁水肿、增厚和血管扩张,浆膜有纤维性和脓性渗出物。

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胆囊穿孔:若胆囊内压继续升高,压迫囊壁致血液循环障碍,则引起胆囊缺血、坏疽。坏疽的胆囊常发生穿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胆囊穿孔的部位常为颈部和底部。

2.慢性胆囊炎  由于结石和炎症的反复刺激,导致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胆囊壁瘢痕化、增厚,胆囊萎缩,黏膜消失,失去浓缩和排出胆汁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