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病理及转移
胃癌好发部位以胃窦部为主,占50%以上,其次为胃小弯、贲门,胃体等其他部位较少发生。
1.早期胃癌 即胃癌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早期胃癌(日本内镜学会于1962年提出此定义,沿用至今)。癌灶直径在10 mm以下称小胃癌,5mm以下为微小胃癌,癌灶更小仅在胃镜黏膜活检时诊断为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黏膜取材未见癌组织,称为“一点癌”。早期胃癌根据病灶形态可分为三型:I型隆起型,癌灶突向胃腔。II型浅表型,癌灶比较平坦,没有明显的隆起与凹陷。III型凹陷型,为较深的溃疡。
2.进展期胃癌 癌组织超出黏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为中期胃癌;病变达浆膜下层或是超出浆膜向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转移为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统称进展期胃癌。按国际上采用的Borrmann分型法分四型:I型(结节型),为边界清楚突入胃腔的块状癌灶;II型(溃疡限局型),为边界清楚并略隆起的溃疡状癌灶;III型(溃疡浸润型),为边界模糊不清的浸润性溃疡状癌灶;IV型(弥漫浸润型),癌肿沿胃壁各层全周性浸润生长导致边界不清。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皮革胃,几乎都是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引起,恶化度极高。
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提出的组织学分型的国际分类法,将胃癌组织学分为常见的普通型与少见的特殊型。普通型以腺癌为主,有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特殊型主要有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和未分化癌等。
3.转移 胃癌易通过不同途径发生转移,常见有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腹腔种植四种方式。
(1)直接蔓延:胃癌可由原发部位向纵深浸润发展,穿破浆膜后,可直接侵犯横结肠系膜,大网膜、肝脏、胰腺、脾脏、横膈等组织。癌细胞也可沿黏膜下层淋巴网蔓延,向上侵犯食管下段,向下侵及十二指肠。
(2)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发生较早,早期胃癌亦可发生淋巴转移。癌细胞由原发部位经淋巴管转移至所属区域淋巴结:幽门上、胃小弯、幽门下、胰腺淋巴结,最后汇集到腹腔淋巴结。
(3)血行转移:多发生于晚期,最常见的是肝转移,其他如肺、脑、肾、骨、皮下组织等处。
(4)腹腔种植:癌肿浸润穿透浆膜层,癌细胞可脱落种植于腹膜、大网膜或其他脏器表面,广泛散播可形成血性腹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