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玫瑰图解析

南丁格尔玫瑰图解析

南丁格尔玫瑰图长得像饼图又不是饼图,这种有着极坐标的统计图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南丁格尔玫瑰图。南丁格尔玫瑰图(Nightingale rose diagram)又名鸡冠花图(Coxcomb Chart)或极坐标区域图(Polar area diagram)。南丁格尔玫瑰图是将柱图转化为更美观饼图形式,是极坐标化的柱图。不同于饼图用角度表现数值或占比,南丁格尔玫瑰图使用扇形的半径表示数据的大小,各扇形的角度则保持一致。 

对照饼图,由于半径和面积的关系是平方的关系,南丁格尔玫瑰图会将数据的比例大小夸大,尤其适合对比大小相近的数值。对照柱状图,由于圆形有周期的特性,所以玫瑰图也适用于表示一个周期内的时间概念,比如星期、月份。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南丁格尔玫瑰图在数据可视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 Pyecharts 中,可以通过设置 rosetype 参数来实现南丁格尔玫瑰图。

 rosetype: 这是将普通饼图转换为玫瑰图的关键参数。设置为 "radius" 或 "area"。这两种设置会导致扇区的视觉表现不同。当设置 rosetype="radius" 时,扇区的半径长度与数据值成比例。也就是说,数据值越大,扇区的半径越长。这种设置下,扇区的面积并不直接与数据值成比例,因为面积是半径的平方。当设置rosetype="area" 时,扇区的面积与数据值成比例。也就是说,数据值越大,扇区的面积越大。这种设置下,扇区的半径是根据数据值的平方根来设置的,以确保面积与数据值成比例。此种情况视觉上扇区的长度(半径)差异不如 "radius" 设置明显,可能在强调数据绝对值差异时效果不那么突出。任务中我们先将其设置为了"area"。 

radius设置饼图的内半径和外半径,创建环形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