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的愈合过程
1.血肿机化演进期 骨折致髓腔、骨膜下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部位形成血肿,骨折端由于血液循环中断,逐渐发生几毫米的骨质坏死。伤后6~8小时骨折断端的血肿开始凝结成血块,与局部坏死组织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随着纤维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侵入,逐步清除机化的血肿,形成肉芽组织并进而演变转化为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两断端连接在一起,称为纤维连接,这一过程在骨折后2~3周完成。同时,骨折断端附近骨外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并逐渐向骨折处延伸。骨内膜也发生同样的变化,但出现较晚。
2.原始骨痂形成期 内、外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骨样组织,逐渐钙化形成新的网状骨(即膜内化骨),两者紧贴在断端骨皮质内、外面,逐渐向骨折处汇合,形成两个梭形骨痂,将两断端的骨密质和其间由血肿机化来的纤维组织夹在中间,形成内骨痂和外骨痂。骨折端间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着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部分骨痂会合后,不断钙化加强,当其能达到抵抗肌收缩力、剪力和旋转力时,则说明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此阶段一般需4~8周。X线片上可见骨折周围有梭形骨痂阴影,骨折线仍隐约可见。
3.骨痂改造塑形期 原始骨痂为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所组成,尚欠牢固。随着肢体的活动和负重,在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改造;在应力线以外的骨痂逐步被清除;使原始骨痂逐渐被改造成为永久骨痂。此为骨性愈合期,此期需8~12周,但完成塑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