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胸的发病机制

脓胸的发病机制

【病因】

1.急性脓胸 多为继发性感染。最主要的原发病灶来自肺部如肺脓肿,也可来自邻近组织化脓性病灶如纵隔脓肿、膈下脓肿或肝脓肿,还可来源于胸部手术或胸部创伤后感染。另外,脓毒症时细菌可经血循环到达胸腔而引起脓胸,多见于婴幼儿或体弱患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结核杆菌和厌氧菌等。

2.慢性脓胸 多由急性脓胸转变而来。当急性脓胸病程达4~6周,脓腔壁韧厚,脓腔容量已固定不变时,即为慢性脓胸。主要原因是急性脓胸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手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胸腔毗邻有慢性感染病灶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纵隔脓肿及肋骨骨髓炎等。另外,胸腔内有异物存留、结核杆菌感染也是形成慢性脓胸的原因之一。

【病理】

1.急性脓胸 胸膜腔感染后,引起大量炎性胸腔积液渗出。早期渗出液稀薄,含有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呈浆液性;以后随着脓细胞及纤维蛋白增多,渗出液逐渐由浆液性转为脓性,纤维蛋白沉积于脏胸膜和壁胸膜表面形成纤维素膜;后期纤维素膜不断加厚,韧性增强而易粘连,并使脓液有局限化倾向。脓胸可穿破胸壁,成为自溃性脓胸或外穿性脓胸。

2.慢性脓胸 胸膜腔内韧厚致密的纤维板构成慢性脓胸的脓腔壁,紧附于肺和胸壁之间。随着纤维板的日益增厚和机化,形成瘢痕,可使肺组织固定紧束、胸廓受牵拉内陷、纵隔向患侧移位及胸廓活动受限,最终导致呼吸功能减低。由于壁胸膜变厚,使肋间肌萎缩、肋间隙变窄,可出现肋骨畸形及脊椎侧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