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选自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选自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3.谁勇敢

杨福庆
枣树上有个马蜂窝。
小松指着马蜂窝说:“谁敢把它捅下来,就算谁勇敢!”他问小勇:“你敢吗?”
小勇摇摇头:“别捅,马蜂蜇人可疼啦!”
小松指着小勇的鼻子说:“得啦,胆小鬼!瞧我的。”
小松找来一根长竹竿,使劲儿一捅。“啪!”马蜂窝掉下来,马蜂一下子炸了窝。小松丢下竹竿,捂着脑袋就逃,大家也吓得跑开了,钢钢年纪小,跑得最慢,.看马蜂扑过来,他"哇”地一声吓哭了。
小勇回头一看,急忙跑回去,把钢钢拉到身后,抡起手中的小街,拼命抽马峰马蜂被赶跑了。小勇让马蜂蜇了一下,半边脸肿起老高,疼得他直掉眼泪。小勇哭了,可是,大家都说他勇敢。小松敢捅马蜂窝,谁也没说他勇敢。

4.猫

老舍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选自人教版部编本《语文》第八册

5.鸡毛信

华山
抗日战争时期,海娃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小家伙很机灵,不但站岗放哨,还经常帮助游击队送信。
有一天,海娃去给住在张家庄的八路军王连长送信。这是一封粘着鸡毛的信,海娃送过这种信。他知道,只有十万火急的信才粘上鸡毛。
海娃走过村外的池塘边,发现池塘里的荷花就要凋谢了,一个个大莲蓬仰面朝天站在水里,海娃好想踩几个莲蓬。
“不行!”海娃马上打消了自己的想法,“这封信太重要了,我可不能耽搁时间。”
海娃正要继续赶路,忽然听到几声枪响。
“不好!有情况。”海娃察觉到危险。他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向枪声传来的方向看去,发现一队日本兵正迎面走来。
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海娃急坏了,“这可怎么办啊!日本兵只要一搜查,鸡毛信就会被发现。”他到处找地方想把鸡毛信藏起来。
他跳下石头,想把鸡毛信压到石头下面,但石头太重了,他尽力气,也没能掀动大石头。
已经听到日本兵叽里呱啦的说话声了,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绑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 然后,海娃踩了几个还没成熟的莲蓬,坐在石头上,装作有滋有味地吃起来。他刚拨开一个莲蓬,日本军官就过来了。
“喂!小孩,你在干什么?”日本军官一边问。一边拔出军刀吓唬海娃。
“我……我……我饿,来采……”海娃装作害怕的样子,哆哆嗦嗦地说。
接着,有个日本兵走过来把海娃全身都搜了个遍,结果什么都没搜到。
“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日本军官好奇地问。
“军官,是莲蓬。”为了打消鬼子的怀疑,海娃还小心地把一个莲蓬向日本军官递过去。
日本军官拿着莲蓬左看右看。
海娃发现日本军官根本不知道莲蓬怎么吃,就故意拿着一个莲蓬咬了一口。
那个日本军官学着海娃的样子,抢过莲蓬,“咔嚓”咬了一口。
“哇!”日本军官马上把咬进嘴里的莲蓬吐了出来,原来莲蓬又苦又涩。
“小孩。良心大大地坏!”
日本军官非常生气,把海娃手里的莲蓬全抢过来丢在地上,还狠狠地踩了几脚。
海娃马上大叫起来,我的莲蓬!我的莲蓬!”
日本军官踹了海娃一脚,海娃顺势倒在地上, 日本军官这才带着队伍走了。
等日本兵走远了,海娃急忙爬起来,跑到羊群中,把藏在羊尾巴下的鸡毛信解下来,小心地揣进口袋里……
选自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鸡毛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