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的病理变化

流产的病理变化

流产过程是妊娠物逐渐从子宫壁剥离,然后排出子宫。早期流产时胚胎多数先死亡,然后底蜕膜出血,造成胚胎的绒毛与蜕膜层分离,已分离的胚胎组织如同异物,引起子宫收缩而被排出;在妊娠早期,胎盘绒毛发育尚不成熟,与子宫蜕膜联系尚不牢固,因此在妊娠8周以内发生的流产,妊娠产物多数可以完整的从子宫壁剥离而排出,出血量一般不多;妊娠8~12周时,胎盘与子宫蜕膜紧密连接,流产时妊娠产物往往不能完全从子宫壁剥离排出,影响子宫收缩,出血量较多;妊娠12周以后,由于胎盘已经形成,流产时通常是先腹痛,然后排出胎儿、胎盘,出血量较少。有时由于底蜕膜反复出血,凝固的血块包绕胎块形成血样胎块稽留于宫内,也可吸收血红蛋白形成肉样胎块。偶有胎儿被挤压,形成纸样胎儿或钙化后形成石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