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

自1966年Rashkind和Miller 应用球囊导管行房间隔造口术治疗大动脉转位以来,介入性导管术已是先心病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逐渐形成规模发展起来。介入性心导管术是通过非开胸途径,将特种的导管或装置在外周血管插入,达到所需治疗的心血管腔内。例如,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等。近年来由于影像 学、各种导管技术、国产介入器材和临床研究的进展,介入治疗在一定范围内取代了开胸手术治疗。这种非手术治疗的优势是对患儿损伤小,避免了开胸、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因素,效果好,成功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