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CH感染

TROCH感染

1971年,美国埃默里大学的Andre Nahmias提出,TORCH是一类导致妊娠期感染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特殊病原体,其中T代表弓形虫(toxoplasma ),O指其他病原体等,R代表风疹(rubella),C代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 virus,CMV),H代表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由于基础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一些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麻疹病毒(MV)、流行性腮腺炎病毒(PPMV)、苍白密(梅毒)螺旋体(TP)、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肠道病毒(EV)、乙型肝炎病毒(HBV)、人乳头瘤病毒(HPV)、EB病毒(EBV)、人微小病毒(B19)、人嗜T细胞病毒Ⅰ型(HTLY-I)、流感病毒,充实了“O”的内容。

TORCH感染不仅危害母体,还往往对胎儿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可致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生长迟缓、发育畸形,且通过产道和母乳还可引起新生儿感染;如累及神经系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各种瘫痪、失聪、失明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因此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对孕妇的宣传教育,做好TORCH感染的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早发现不良妊娠并及时处理;对新生儿也应常规开展TORCH检测,了解新生儿 TORCH感染情况,以便早干预、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