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被称为猪流感,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在人群中传播,尤其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易发生感染,并且微量病毒可留存于桌面、电话或电脑等平面上。因此,尽量不接触他人身体或物品。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主要是通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妊娠妇女、呼吸系统疾病者、心血管疾病者、肾病肝病患者、肥胖者及老人和幼儿,应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感染者也可在出现症状前就感染其他人,被感染者的潜伏期一般在1~7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表现为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个别出现腹泻、呕吐、肌肉痛、眼睛发红等。少数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无发热。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体温突然超过39℃,甚至继发肺炎、肺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继而导致死亡。

临床主要分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重症病例和危重病例。一般要进行一些检查,如外周血象检查、血生化检查、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病毒抗体检查等。对于不同程度的病例,临床也有着分类处理的原则:①疑似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②临床诊断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③确诊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

预防主要是要尽量避免旅行,远离人群密集地,搞好个人卫生,室内勤通风消毒,如有必要可佩戴口罩。患者须根据自身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进行住院治疗。病症程度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①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②抗病毒治疗。

对于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根据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首选西药是达菲和乐感清,中成药是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