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纳税意识;税收公平;可持续发展;爱国情怀
案例: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助力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迈向高质量、谱写新篇章。
明晰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迈向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新阶段。“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城市建设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治理理念、市民素质,要坚持不懈抓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明晰了思路,成为做好这一工作的根本遵循。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中央文明委近年来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持续表彰文明创建先进典型,不断激发基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落实中央精神、对表高质量要求,在总结文明城市创建宝贵经验基础上,优化创建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加快推进城市创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完善测评体系、创新工作方法。2021年4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完成新一轮修订。中央文明办向48个中央文明委成员单位充分征求意见并召开修订工作座谈会,与30多个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将收到的700多条修改建议纳入测评体系,考核指标也从2018年的180项精简到140项。测评内容明显“瘦身”的背后,折射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顶层设计环节的与时俱进。
从2014年开发设计网上申报系统到2020年建设创建管理平台,再到2021年开发使用实地测评系统,中央文明办运用信息化手段客观评价各地创建成效,及时掌握舆情信息,既提升了测评的公正性,也对基层创建存在的不足与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实施整改。
启示: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弥补了城市维护建设在资金上的不足。城市维护建设税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征对于改善市政、公共设施的陈旧落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税收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当地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税收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开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部门向纳税人乱摊派的现象,减轻了企业的运行负担,体现了税法的公平性。当前我国正面临复杂严峻的世界形势,企业应该强化自身的依法纳税意识,为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