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1974)提出,是血管性痴呆(VaD)最常见的类型,占39.4%。由于反复发生卒中,双侧半球大脑中动脉或后动脉多个分支供血区的皮质、白质或基底核区受累。导致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因双侧半球白质内的多处小梗死或大梗死导致皮质下白质传导纤维的损害与多处断裂引起的,以进行性痴呆呈台阶式加重、偏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等为主要表现的,头颅部CT 或MRI 发现多发性腔隙灶、软化灶、局限性脑萎缩、脑室扩大的慢性脑血管疾病。
一、发病特点
多发于50~65 岁男性;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史,常以脑卒中发作开始,呈台阶式进展。
二、病因
脑血管性病变是MID的基础,MID 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和动脉硬化斑块不断脱落,引起反复多发性脑梗死,继而导致MID。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卒中病灶部位及大小、卒中合并失语等。
三、临床表现
1.“无特异性患者有多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病史,脑梗死局灶性定位体征,如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感觉过度和尿便失禁等。”
2.“MID可急性起病,阶段性进展,智能损害往往呈斑片状缺损,精神活动障碍与血管病变损及脑组织的部位和体积有直接关系。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近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表情淡漠,焦虑,少语,抑郁,或很快不能胜任以往熟悉的工作和进行正常的交往,外出迷路,不认家门,穿错衣裤,最终生活不能自理。”
3.“与AD相比,VaD在时间及地点定向、短篇故事即刻和延迟回忆命名和复述等方面损害较轻,执行功能(如自我整理、计划、精细运动的协同作业等)损害较重。不同的血管性病变引起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四、并发症
患者常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症、精神和行为异常。另外应注意继发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疮等。
五、诊断
根据反复发生的脑卒中事件、伴发的神经定位体征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MID的临床诊断标准:
1.痴呆伴随脑血管事件突然或缓慢发生,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等情绪改变。
2.病情呈阶段式进展,伴失语、偏瘫、感觉障碍、偏盲及锥体束征等皮质及皮质下功能障碍体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体征呈零星分布,每次卒中后症状加重。
3、CT 或MRI 检查可见多发性梗死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