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敏感期

有趣的敏感期

一、什么是敏感期

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二、敏感期的重要性

儿童的敏感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而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三、常见的几种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研究,我们可以将敏感期归纳为以下几种:

1、语言敏感期(2—3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个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轻松容易的学会母语,这是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2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会随之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3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在3岁前,孩子们会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孩子能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大人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这个时候,便正是培养其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3岁)

2岁的孩子已经学会走路,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此时,父母应让孩子充分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孩子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动作训练外,蒙台梭利更强调小肌肉,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其智力得以迅速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