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登高[1]

[唐]杜甫

【导读】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2],渚[3]清沙白鸟飞回[4]

无边落木[5]萧萧[6]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7]悲秋常作客[8],百年[9]多病独登台。

艰难[10]苦恨[11]繁霜鬓[12],潦倒[13]新停[14]浊酒杯。

【注释】

[1]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

[2]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渚(zhǔ):水中的小洲。

[4]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5]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6]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7]万里:指远离故乡。

[8]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9]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0]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11]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12]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3]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14]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

秋风急秋气高猿声凄哀,洲渚青沙滩白鸟儿飞回。

落叶一望无际萧萧堕下,长江不见尽头滚滚涌来。

万里悲秋最恨常作过客,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赏析】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